寒门之士[科举] 第34节
时会客满,这几日却迎来了不少士子入住。
柳贺与施允皆携带了自己近日较为得意的文章。
到了唐枢讲学之处,他一人站立于一处高台上,台下众士子则盘膝而坐,一副认真聆听的模样。
只听唐枢讲道,心分为真心与习心,真是仁善,是人的道德本心,习心则为被蒙蔽之心,习心与本心此消彼长,因而践行“讨”的本领,是为“讨真心”。
唐枢遍历各地,又在家乡讲学著书三十多年,且于经济地理音律等方面都极有研究,他的讲学并不局限于心学一道,而是于各途都有涉猎,柳贺与施允二人均是听得如痴如醉。
毕竟是二十余岁就中进士的人,即便唐枢讲的并非科举文章,可他将毕生经验融于所讲之学,也足够他们获益的了。
唐枢年近七十,但讲起学来依旧中气十足,讲了足足两个时辰也未停歇,他讲了多久,台下士子也就聚了多久,且聚到此地的士子人数越来越多,柳贺与施允幸亏来得早,才占据了一个靠近高台的区域。
唐枢讲时柳贺笔未曾停,只是字迹潦草了一些
。
唐枢所讲内容可谓旁征博引,于他而言便不只是来听了一次讲,而是思路与思想上的又一次拓宽。
柳贺内心同样也在思考着。
两个时辰的讲课,柳贺可谓收获满满,毕竟心学与程朱理学都未脱离儒学这个框架,他所琢磨的正是儒学文章,唐枢对心学的阐释让柳贺在写文章时又多了一条选择。
听完课时,柳贺同样长舒了一口气。
……
之后,众士子便依次上前,请唐枢指点文章。
可以说,聚集在茅山的士子们大多抱着这一想法,毕竟唐枢是公认的学问大家,若是文章能得他指点一番,于今后科举之途必有所助力。
士子们多数没有成为心学门人的打算,即便有,那也得先完成自身目标再说。
柳贺与施允二人位置相对靠前,只见唐枢接过一位士子文章,随意点拨了几句,那位士子便喜不自胜地离去了。
轮到二人时,柳贺先将自己的文章递了过去。
他选的是他前几日所作的一篇文章,府试之后,柳贺一日写数篇文章,文章的质量渐渐稳定下来,他自认为文章写得像模像样,因而选了写着最顺手的一篇。
唐枢拿起柳贺文章,初看时还有些漫不经心,片刻之后,他却捏了捏须,目光朝柳贺的脸看去:“此乃唐宋派的好文章啊,文以足言,理兼诗书。”
唐枢此言出自《文心雕龙》,是说柳贺的文章有文有笔,诗书分别是韵文与散文的代名词,《文心雕龙》上说,无韵者笔,有韵者文,若是文笔兼具,就是一等一的好文章。
“只是你眼下火候还未到,若是再经磨砺,日后的大明文坛必有你一席之地。”
唐枢对柳贺的评价之高,连柳贺身后的施允也惊住了,柳贺自己同样也是愕然,心想难道这就是穿越者的福利,不管穿到哪儿都有大佬拍肩说小伙子我很看好你。
“若再年轻十岁,我便好好指点你文章。”唐枢虽如此说,却仍将柳贺文章圈了几笔,“若是此处再加修改,你的文章可以更漂亮。”
唐枢是真看中柳贺这篇文章,只他眼下年岁已老,精力不足,否则真要将柳贺纳入心学门下,为甘泉学派再添一位出色的门人。
但此时的天下已非阳明公与甘泉先生那时的天下,心学一途将归向何处,便是唐枢也很难说清。
唐枢将文章还给柳贺,又轻声嘱咐了几句。
“多谢一庵先生指点。”柳贺鞠了一躬。
“不必谢我。”唐枢笑道,“伯乐之所以能相千里马,因千里马本身便是千里马。”
指点过柳贺后,唐枢同样指点了施允几句,见柳贺一直在旁等着施允,他不由道:“你二人文章一人文略胜于笔,一人笔略胜于文,正可以相互指点。”
柳贺与施允都点头称是。
柳贺的性子本就不高冷,施允表面看上去是有一些,但真正遇上唐枢这等有才学的大家,施允一向非常敬重。
下山时,两人心中都很满意,不谈唐枢两个时辰的讲学,即便他的指点只有寥寥几句,却恰能点出两人文章的不足之处。
柳贺书袋里揣着满满的笔记:“回家之后我要再消化一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