魔书网
魔书网 > 明末大军阀 > 第221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21节

 

的官员领着百官赞拜,随后教坊司舞者纷纷进入,一奏上万寿之曲,二奏仰天恩之曲,三奏感地德之曲,四奏民乐生之曲,五奏感皇恩之曲。

几爵酒后。太和殿内舞止,乐止,杨国柱曾入宫面过圣,有过经验,便小声对刘衍说道:“应该快到咱们了。”

果然不久之后,武乐大作,教坊司奏起了平定天下之曲,太和殿内一波波声音传出:“陛下有旨:宣总兵杨国柱、刘衍、吴三桂、曹变蛟、王朴……诸人进殿。”

刘衍等人都急忙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甲,然后个个都是昂首挺胸,自台阶进入太和殿内。

一进入太和殿,就见无数的目光投来,刘衍双目一扫,就见雄伟的太和殿上,整齐摆满了一席席酒案,上面都有精美的酒器餐具,边上坐满了文武百官,所有人目不斜视,只以眼角余光瞟着刘衍众人。

在太和殿两侧靠边处,摆着密密的麾、柷、笙、箎等乐器,又有众多的教坊司乐师们专致奏乐。

“这皇宫内的大宴,果然威武整肃,不同凡响。远不是后世那些有钱人的所谓酒会能相比的!”

崇祯帝高居御筵之上,见出征众将列队进来,不由将目光投了过来,在众人身上扫了一遍之后,便停在洪承畴,以及其身旁的刘衍、吴三桂二人的身上。

此时刘衍等武将在鸿胪寺官赞引下三呼万岁,崇祯皇帝道:“众卿请起,平身赐坐。”

刘衍等人在内官指引下,到了自己案前坐下,文左武右,皆是最靠近皇帝的桌案,果然大宴壮行,待遇就是不一样。

这时舞士三十二人进入殿内,他们皆左手执干,右手秉戚,分为四行,每行八人。在乐章相印下,舞作发扬蹈厉,坐作击剌之状,又有舞师二人,执旌以引之,作平定天下之舞。

乐止,崇祯帝高声说道:“王师出征,北定辽东,今有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青莱镇总兵官刘衍、大同镇总兵官王朴、宣府镇总兵官杨国柱、密云镇总兵官唐通、蓟州镇总兵官白广恩、东协总兵官曹变蛟、山海关镇总兵官马科、前屯卫总兵官王廷臣、宁远镇总兵官吴三桂、山西总兵李辅明出兵五千、援剿总兵官左光先、辽东镇总兵官刘肇基出征平虏,忠勇可嘉,奋不惜身,定然捷报归来,自此东事无忧!”

随后崇祯帝举起御杯:“众卿、众将请满饮此杯,为我大明贺。”

文官以内阁首辅范复粹为首,武将以蓟辽总督洪承畴为首,所有人都起身高声道:“为我大明贺。”

众人皆尽一饮而尽。

崇祯皇帝喝了酒,兴奋之下,原本有些苍白的脸上浮起一丝红潮,此时教坊司跪奏抚安四夷之舞,有教坊司舞士十六人进入太和殿,内中东夷四人、西戎四人、南蛮四人、北狄四人,又有舞师二人、执幢以引之。

舞中,宏伟的乐章响起:“小将军,大明君。定宇寰,圣恩宽,掌江山。东虏西戎,北狄南蛮。手高擎,宝贝盘,殿前欢。五云宫阙连霄汉,金光明照眼。玉沟金水声潺潺,頫囟观,趋跄看。仪銮严肃百千般,威人心胆寒……吾皇万寿安,过门子,定宇寰,定宇寰。掌江山,抚百蛮,讴歌拜舞仰祝赞,万万年,帝业安!”

舞曲中,崇祯帝不住点头,心驰神往,显是想象大明在自己手上中兴,江山帝业万万年,抚安四夷的盛况。

舞毕乐止,崇祯帝的脸上挂着笑意,目光扫过刘衍等人,高声道:“来人,取金碗来,朕要亲自给出征众将赐饮壮行。”

很快,一众内官取来许多个金碗,崇祯皇帝亲自给洪承畴、刘衍、吴三桂等每人手中一个金碗,并且亲自为众人倒酒。

洪承畴、刘衍等人心中激动,一一接过御碗,高高举起。

崇祯帝看向众人,眼中满是期盼之意,他说道:“锦州之战,关乎我皇明国运,能否重挫东奴,就在此战。望众将士恪尽忠义,勿负朕望。”

“臣等定尽心戮力,恪尽忠义,奋勇杀贼,以报国恩!”

崇祯皇帝欣慰地道:“好,有众将此言,朕就安心了。”

此后殿内气氛热烈,以内阁众人为首,祝捷声音不断,崇祯皇帝也高兴地接受了百官的不断敬酒。

一连到了第六爵酒,教坊司跪奏九奏驾六龙之曲,方才大宴膳成。光禄司官撤御案,群臣皆出席北向立,鞠躬四拜,鸣鞭响,大乐起,崇祯帝驾出,百官以次出。

不过洪承畴、刘衍、吴三桂等人没有出宫,因为崇祯帝又下了旨意,召监军及出征众将西苑小宴。

刘衍等人在内官指引下,在一个偏殿换了便服,刘衍穿上自己的蟒袍,随后内官带着,来到了翠华园。

此时大太监王承恩、监军张若麒和马绍愉等人早到了一步,又有兵部尚书陈新甲,陪在崇祯皇帝身旁。

崇祯帝也换了皇帝常服,盘领,窄袖,前后及两肩绣有金盘龙纹样,戴翼善冠。他现在有三十多岁了,看起来却象四、五十一样,双鬓花白,脸上带着不正常的苍白。不过此时神情兴奋,脸上有一些正常人的血色。

园中也摆下了一些席位,每桌都是四样小菜,糙米饭,连皇帝的案桌上也是一样。

洪承畴、王朴、杨国柱、张若麒等人见状,脸上都是感慨哽咽的神情,连道皇上俭朴,如此亏待自己,看得臣下等心如刀割。看他们未必没有表演的成份在内,只有王承恩脸上真切的痛惜。

刘衍知道王承恩对崇祯帝的感情很不一般,崇祯帝对王承恩,潜意识中未必没有父兄之觉,二人情份极不简单,在皇家来说,这是颇为难得的。

对于崇祯皇帝的俭朴,刘衍也是心下叹息,贵为一国之尊,还能始终过这样的日子,的确是难能可贵。

不过刘衍更多的是在感叹崇祯帝的生不逢时,并不像洪承畴等人那般做作。

看到众人的神情,崇祯帝只是摆摆手,说道:“财政入不敷出,朕不带头节俭,国家何以周转?”

接着崇祯帝又看向刘衍,笑道:“朕早听闻卢督臣和洪督臣提起过,刘总兵不但打仗、练兵厉害,而且也是生财有道,此次驰援也带来了八万余精锐新军,实乃国之干城。只是这生财之道,不知可否教教朕?”

众人都笑起来,刘衍心中一惊,不过看向崇祯帝那迫切的神情,便稍稍松了一口气,沉吟了半晌,说道:“那微臣就斗胆为陛下献策,只是言语不到之处,还请陛下恕罪。”

“朕说了,言之无罪!”

刘衍说道:“陛下,如今我大明之财力,有九成是士绅、官员、商人、皇族、勋贵等拥有的,国朝厚恩,他们纳的税却非常少,几乎只占朝廷岁入的一成。”

“而我大明有九成人口都是普通百姓,他们占的财力却只有一成,却要缴纳朝廷岁入的九成!”

听到这里,崇祯帝摇头叹息,他本是极聪明之人,若生在太平盛世,怕嘉靖帝都斗他不过,又哪不知刘衍意思?不过崇祯皇帝决意做圣明之君,圣明之君靠谁捧,文人。

国家财政掌握在谁手里?很大部分是文人,从他们手上收税?现在怕要高皇帝在世吧。以当年显皇帝之能,最后都不得不尽罢税使,还一年又一年被人拿出来说事。

不说别的,在座众人,崇祯帝能从陈新甲、洪承畴、吴三桂等人的头上收到钱吗?

刘衍见状便知道结果,说道:“臣之所以能有钱粮练兵,全完就是在青莱镇推行了新政,商贾要交商税,士绅要清查田亩、如实纳税,就连臣麾下的将领也要老老实实的缴纳赋税,再加上臣鼓励商业、工坊等,也是经历了层层阻挠才有了今日新军之强盛,其中艰辛,现在每每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