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4节
连武试的资格都不给?”
铁铉直言道:“若是庸才,不取也罢。”
朱允炆摇了摇头,道:“朝廷办的是武举,不是科举。若按你之言,朕是不是也应该在科举之前,加设武艺测试,不通过者,便不给文试机会?”
铁铉连忙反驳:“文官治国如何需要武艺,武官……”
“武官冲锋在前时,也未必需要谋略吧?战场厮杀到谋略再无用处,只凭借意志时,不依靠勇猛的武官,难道依靠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?”
朱允炆冷厉地喊道。
铁铉深吸了一口气,貌似自己的想法有些偏颇了。
朱允炆提笔,直接划掉了“先之以谋略,次之以武艺”的原则,改为“先以之武艺,次之以谋略”,并使用了二八原则,将武艺设定为八分制,将谋略设定为二分,六分及格者录取。
武官要的就是勇猛,要的就是能打能拼,说句话,看重的就是他们的武力值,拿文韬武略作为基本门槛,实在是胡来。
朱允炆继续翻看着《武举法》,感觉到一阵阵心寒,冷着脸说道:“武举中式官月俸三石。这个标准又是谁给定的?”
铁铉脸色一白,道:“也是兵部。”
朱允炆一拍桌子,怒斥道:“洪武年间,七品县令一个月尚有七石米,朕革新俸禄之后,就连从九品也有七石五斗月俸!你现在告诉朕,武举中式一个月只有三石月俸?堂堂武举之人,其月俸尚不如不入流的官吏吗?”
人都是要吃饭的,你们文官一张嘴一个月那么多月俸,到了武官这里,你给出了三石月俸,这对武官的打压与歧视,也太过严重了吧?
做人要有底线啊!
朱允炆无法理解,文官的优越心理就这么强大吗?非要如此折磨与欺负武官?
就这个月俸,在京师折合银两还不够二两,你让人家一家子用这点钱租房子,娶老婆,安排孩子上学,还要管一家子人吃饭?
“是臣考虑不周。”
铁铉低头认错。
朱允炆指着徐辉祖,咬牙道:“你身为中军都督府府事,朕让你参与《武举法》编制,你就是如此参与的?说,哪一条是你们都督府给出的!”
徐辉祖脸上很是委屈,心里却很得意,瞥了一眼铁铉,那意思是,看吧,不听我们的声音,不管我们的诉求,挨批了吧。
真以为皇上日理万机,就不会仔细审阅《武举法》,好蒙蔽过关?
徐辉祖跪了下来,高声道;“回皇上,《武举法》中只有武试内容为都督府所写,其他内容,我等是粗人,实在是不便参与啊……”
ps:
这两天缓口气,明天恢复三更。还有票的可以支持下,惊雪谢过大家。
铁铉的手段(一更)
粗人!
这就是文臣对武人的定位。
现在的兵部还不能完全盖过五军都督府,但显然他们已经在争取主动权,《武举法》是需要文字来描述的,文臣便借助这个机会,挥着笔杆子就把带刀的五军都督府赶了出去。
于是,洋洋洒洒的文字,就成为了文官的春秋盛宴,至于选拔的武官门槛是什么,待遇如何,考试之后要不要给他们唱名,文官在这些方面算是用心到了极致。
朱允炆有些心寒,大明开国才不过三十多年,洪武腥风血雨刚结束才几年,这些文臣就开始想要限制与约束武官了?
一本《武举法》,错漏百出。
若按照这个律令执行,纵是武艺超群,一个打十个,也根本参加不了武举,那考试还考个毛线。而且那点工资,还不如在家里种三亩地的收成……
朱允炆翻到最后,抬起头问道:“通篇文字,为何不见日期?武举什么时候举行,莫不是还要看朕的心情?”
一个连考试日期都不规定的武举制度,可想而知这是多不受重视!你们科举还有什么春闱、秋闱,到了武举,干脆连时间都不规定了?!
什么时候朝廷想起来就捯饬一次,想不起来干脆不捯饬了?
若如此下去,武举制度还有必要存在吗?人家好不容易练武十年,天天盼着等武举,你连个准日子都不给人家,他们是等你三年还是九年?
等不来机会,他们也会转业,也会再就业,等朝廷真想招人的时候,他们说不得早就荒废了功底。